▲磷酸鈉鹽攝入過量導致腎內沉積大量「磷酸鈣」(黑色部份)。 (郭綜合醫院提供) |
一名65歲婦人罹患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,且有輕微尿蛋白,但腎功能正常,日前大腸鏡檢查前,有口服磷酸鈉鹽瀉劑清腸,但檢查後一週,回診追蹤發現有急性磷酸鹽腎病變,經大量注射點滴補充水份及腎臟照護,腎功能逐漸好轉。
台南郭綜合醫院透析中心主任林孟德指出,補充水份是預防急性磷酸鹽腎病變的主要方法,以幫助代謝,做大腸鏡服用磷酸鈉鹽瀉劑前,醫師都會檢查患者的腎功能,但之後不一定會追蹤,病患本身要多注意,不要忘了抽血檢查腎功能,以提早發現問題。
林孟德表示,最常用的清腸劑是聚乙烯乙二醇、磷酸鈉鹽口服液瀉劑,前者需短時間大飲入3000cc的水,容易產生噁心、嘔吐、腹脹、腹痛,後者需補充1500到2000cc的水,副作用較少。
口服磷酸鈉鹽瀉劑的總含磷量高達11.52克,成年人每日建議的攝取量為0.8克,對腎功能不佳者可能造成磷酸鈣沉積,帶來慢性腎損傷、慢性纖維化。
國外研究指出,做大腸鏡使用磷酸鈉鹽瀉劑後產生急性磷酸鹽腎病變的發生率為1.29%,若是第三期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發生率為6.3%。
急性磷酸鹽腎病變的症狀分兩類,使用後24小時內發生抽筋、意識模糊、脫水;另一沒有明顯症狀,估計數天到數月後發生,兩者的治療都是給予足夠水份,以促進磷排出。急性磷酸鹽腎病變的危險因子為:65歲以上、女性、原有急性或慢性腎臟疾病、使用利尿劑、使用會影響腎臟血液的藥物等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