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2月15日 星期二

鳳梨酥無鳳梨.巧克力非松露

【聯合晚報╱社論】2011.02.15



衛生署以「松露巧克力」有誤導消費者之嫌,原本打算全面清查並要求回收,現在受到質疑喊停,還被批「管太大」。這個烏龍事件顯示,衛生署裡沒有「巧克力達人」,長官們專業知識不足,甚至連常識都不夠,平白鬧了一場笑話。

衛生署要保護消費者,這是基本職責,但公權力出手應謹慎,挑選議題的事前準備和沙盤推演不可少。現在網路上具備各種知識,各行各業有各式各樣的「達人」,公務機關不要犯了權力傲慢的毛病。這次網友舉例「牛舌餅無牛舌」,讓衛生署無話可說,只好從善如流,先煞了車再說。

尤其,公務機關或消保單位的檢測或作業若真出了問題,通常不是收回成命或更正就可以了事。前年的麥當勞炸油被消保官指控含砷事件,後來檢方認定縣府採樣方法有誤而簽結。更早的消基會公布若干有機蔬菜品牌含農藥事件,後來亦證明菜農遭不白之冤,消基會公開認錯。這些事件都使企業的商譽平白受損,萬一發生在小商家,很可能就是破產和關門大吉。最糟的後果是這些機關的公信力受損,反而減損了對消費者的保護機制。

松露巧克力事件雖是烏龍,但商品的命名和成分之間的關聯問題,還是值得注意。有些命名存在著歷史文化因素,乃至於創意巧思,但和有意誤導消費者以獲取利益之間,有時界線模糊。譬如網友舉例的,牛舌餅裡沒有牛舌,太陽餅裡沒有太陽,這些食品都是以形狀命名,消費者幾乎不可能被誤導。可是,鳳梨酥裡有沒有鳳梨,乃至於蔘茸藥酒裡有沒有蔘茸,不應再含混以對。鳳梨酥現在已成台灣代表性的土產,越來越多業者願意製作真正鳳梨餡,以為鳳梨酥「正名」,也使盛產鳳梨的南投漸漸成為「鳳梨酥專區」。可見食品的名實關係還是很重要。

所以說,松露巧克力事件雖告暫停,但主管單位還是應思考,實際上可能真正誤導消費者的食品,該如何處理,以防止業者鑽此漏洞故意誤導消費者。巧克力雖無松露,但鳳梨酥回歸鳳梨餡總是個好現象!

【2011/02/15 聯合晚報】http://udn.com/

鳳梨酥無鳳梨.巧克力非松露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