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聯合晚報╱記者李樹人/特稿】2011.03.27
除了制度面,醫學教育也一樣到了需要改革精進的階段。
放眼台灣,多數菁英學生都將醫學系視為第一志願,但除了追求世俗的名利目標,有多少明白醫德?
詐領健保費、開立假病歷、官商勾結營利,近來醫界弊案頻傳,無良醫師一個接一個,讓人不禁要問,醫師的醫德和醫學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?
熟悉衛生署醫管會執行長黃焜璋的醫界人士,得知他介入廠商與多家署立醫院間不當利益案時,都相當驚訝,因為黃焜璋是虔誠的佛教徒,在同業之間擁有不錯評價,如果連他都著了魔,迷失分寸,那醫界還有誰可以相信?
分析此案,醫界行之多年的陋習─外包制度,可說是罪魁禍首,背後潛藏龐大的利益,讓醫界不少重量級人物擋不住誘惑「撩落去」,早就忘了當年穿上白袍的初衷與單純。
由於公立醫院必須自負盈虧,如果一切都得自己來,虧損缺口勢必越來越大。因此外包制度行之多年,不少公立、私立醫院都與廠商合作,將核心業務外包。
試想如果由醫院自己執行採購,必須虧損一成,但如果透過外包,廠商允諾可以給予三成利潤,一來一往相差甚多。在一切以利潤為導向的醫療體系下,哪會有人不動心?
一旦動了心,就給了外包廠商上下其手的空間。醫生原是為了幫醫院省錢,節省開銷,但接下來逐漸變質,等到廠商開始送錢賄賂,就是一場極為殘酷的人性大考驗。
或許黃焜彰等人可能在這場試煉中失敗,忘了昔日學校所學的醫學倫理,昧著良心收了錢。但不管是有心或是無意,或是被人利用,都已嚴重違反了醫德及醫學倫理,重創醫界形象。
為了不讓外包廠商有機可趁,衛生署應該嚴格把關,力守最後一道防線,就是「核心業務不得外包」,並考慮補貼署立醫院公務預算。如果沒了自負盈虧、利潤主導的枷鎖,就能有效杜絕違法情事再發生。
除了制度面,醫學教育也一樣到了需要改革精進的階段。放眼台灣,多數菁英高中學生都將醫學系視為第一志願,但除了求世俗的 名利目標之外,有多少明白醫德?尤其進了醫學院經過幾年的基礎訓練,到了選擇專科項目時,卻大多以實務層面為主要考量,只求高薪資、低風險、少值班。
大部分醫學系學生都一窩蜂地擠往牙科、皮膚科等科別,而傳統內科、外科、婦產科、小兒科等四大科卻乏人問津,連實習醫師都招不滿,除了造成醫院人力及經驗斷層之外,新生代醫師們的價值觀逐漸扭曲,才是最讓人擔憂之處,連老一輩醫師都可能陰溝翻船,那新一代醫師能夠自我把持多久呢?
【2011/03/27 聯合晚報】@ http://udn.com/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