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7日 星期二

癌症篩檢,您做了嗎?

資料來源:《常春月刊》338期/常春月刊    文/2011-05-17   


預防癌症首重早期發現、早期預防,就是定期健檢及提高對身體狀況的警覺性,並落實健康的飲食與生活,擁有正確防癌觀念,癌症不易找上你


現代人常聞癌色變,卻不見得真正了解癌症的可怕,最新國健局癌症統計報告出爐,97年國人每6分半鐘就有1人罹癌,罹癌人數近8萬人,不論是罹癌人數與發生率都持續上升中。

如果實際數字讓你感到震撼卻有些遙遠,可再看看癌症對人體的影響,癌症可怕之處在於癌細胞會全身擴散不知將在何處生根,癌細胞變異迅速防不勝防,罹癌初期症狀不明顯、不容易發現,如果太晚發現,治療過程所造成的痛苦更令人生不如死,無法癒合的傷口反覆感染、潰爛,到最後治療無效,只能依靠嗎啡止痛,無助等待最後時刻來臨,而家人也需面對身心的煎熬與沉重的醫療費用負擔,全家因癌症陷於痛苦掙扎的例子每天都在上演。

哈佛健診中心家醫科李鴻科主任表示,現代人越來越容易罹患癌症的原因有很多,遺傳、生活環境污染、接觸或吸入化學物質、食品添加劑或黑心食品、缺乏運動、工作壓力大、生活作息不正常,還有高油脂、重口味的飲食習慣等都可能誘發癌症。每個人身體裡都有癌細胞,這些污染物質或不良習慣長期影響的結果,使人體內分泌失調、免疫力減弱,因此降低了監控與抵抗癌細胞的能力,就像作戰部隊既偵測不到敵軍,又無法消滅敵軍,使其不斷擴張,直至無法控制,身體就會被癌細胞逐漸摧毀。

癌症不容易察覺,除了初期症狀不明顯之外,民眾觀念不正確也有很大的關係,多數人對身體各種症狀的警覺性不夠,對於小毛病常視而不見,或不願意找專業醫師做診斷而自行處理,不去追究症狀產生的原因,也沒有定期做健康檢查的習慣,致使小病變成大病,治療更困難。

健康檢查越貴越好?

許多人迷信核磁共振(MRI)、正子攝影(PET)檢查,認為越昂貴精密的機器,越能找出癌細胞。的確,核磁共振可以偵測到0.3~0.4公分癌細胞,正子攝影可發現0.1公分以上的癌細胞,但任何儀器都不是萬能,昂貴的檢查也有盲點,還是有偵測不到的死角,或偽陽性的問題,更不可忽視輻射過量的風險,做1次正子攝影的輻射量約等於照100次X光,是一般人1年建議量的10倍!因此,這兩種檢測主要在已懷疑有癌症,需要確認癌症發生部位,或癌症治療後,監控是否復發時才運用,如果拿來做為一般健康篩檢工具仍有爭議性。

此外,健康檢查的項目與重點也會因個人的遺傳狀況、生活條件等因素而不同,因此想要有效率的做好健康管理工作,還是要請專業醫師針對個人情況進行診斷、評估,不但符合經濟效益、也更安全。

FDP癌症風險檢測簡單、安全具廣泛性

在眾多健康檢查項目中,透過血液來監測癌症狀況,是最簡單、安全的方式,像是AFP(肝癌)、CEA(大腸直腸癌)等腫瘤標記檢測可針對身體特定部位癌症進行偵測。而FDP則是上皮層癌細胞在體內增生、壓迫週邊正常細胞時,所產生具癌症特異性之纖維蛋白原裂解的產物,因此,藉由血液中FDP增減的情形,可推斷個人罹癌風險的高低。罹癌風險高者,再經由醫師的專業診斷,來確認指數異常者是否確實遭受到癌症的侵襲及癌症發生的部位。

FDP檢測同時具有安全性及廣泛性的優點,只要5c.c.血液即可檢測出肺癌、乳癌、肝癌等14種上皮層癌細胞濃度,而上皮層細胞癌則涵括了國人大部份常見癌症,可讓醫師有效掌握身體癌化狀況,將防癌工作不只提前到癌症初期,更在癌前就開始監測與控制,因此近年來成為歐美重視的癌症篩檢項目及依據。家族有癌症病史、工作壓力大、生活作息不正常、或經常抽煙、喝酒等罹癌高風險族群,建議每年都能做FDP癌症風險檢測,以掌握黃金治療期。

防癌要落實在生活中

想要有效預防癌症沒有捷徑,不能只依靠醫師,也不需要神奇的方法,還是必須回歸到日常生活中來落實,世界衛生組織也強調,有1/3的癌症可以透過健康的飲食與生活習慣來預防,正常的生活作息、規律的運動、多吃高纖蔬果、避免高油脂與重口味食物、不要吸煙、飲酒,還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紓壓方法,就能提升自我免疫力,有效抵抗癌細胞侵襲,再搭配定期的健康檢查,才是最有保障的防癌之道。

癌症篩檢,您做了嗎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