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

安撫民心 學者籲標示塑毒含量

資料來源:台灣立報第8314期/許純鳳    台北/2011-06-10

【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】媒體跟著衛生署每日一「爆」,從飲料、保健食品、藥品等幾乎無一倖免,民眾提心吊膽,深怕自己吃下含「塑」食物。台灣食品科技學會等6大食品相關學會召開記者會,呼籲大眾不要太恐慌,食入微量的塑化劑危害不大。

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、台灣公定分析化學家協會理事長孫璐西強烈建議,衛生署不單要公布含塑化劑食物名單,更要標示塑化劑含量,讓民眾自行檢視是否在安全範圍內。

保健食品學會理事長江孟燦教授舉例,假設某保健產品的塑化劑DEHP檢出值為10ppm,若以每包1.4公克計算,其塑化劑含量僅0.014毫克,離衛生署公告的60公斤成人每日容許攝取量1.2到8.4毫克相距甚遠,所以倘若曾經攝取少量塑化劑,通常在24到48小時內會排出,對人體影響不大。針對塑化劑的每日人體容許量,目前衛生署也正在研擬。

如果民眾仍對食品有疑慮,江孟燦建議購買時注意製造日期,只要是在D-day以後製造的產品,都安全無虞。台灣營養學會理事長王進崑建議民眾多吃蔬果、五穀雜糧,藉由膳食纖維幫助塑化劑代謝,新鮮蔬果和五穀雜糧的營養素更有益健康。

應制定食品業規範

塑化風暴演變至今,不單是食物,還有塑膠容器等日常用品,只要和塑化劑扯上邊,都讓民眾惶恐。但是,台灣食品科技學會理事長陳陸宏指出,這次塑化風暴主要是不法廠商惡意添加黑心起雲劑而引起。不過,目前部分產品檢驗出微量塑化劑,可能是台灣過度使用塑膠製品,或是塑膠設備溶出部分塑化劑導致。為避免失焦,他呼籲政府應將追查昱伸、賓漢兩家不法廠商的下游業者,而非將資源投注在塑化劑流布的背景值調查。

經過塑化風暴,孫璐西認為政府應制定規範,讓食品從業人員比照醫事人員,在就職前接受教育訓練、道德宣誓。食品廠商必須將食品業當做良心事業,盡力為消費者安全把關。她希望食品產業的採購人員不定期查訪原物料提供商工廠、生產基地,確保產品品質。她相信這次危機正是讓食品產業更進步的轉機。台灣食品科技學會等六大食品相關學會也呼籲,政府未來要推動專業證照、適當履歷制度、強化檢驗室資源與稽查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