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

2011年台灣吃了30年塑化劑 找真相如此難堪

資料來源:苦勞網/早洩兄(苦勞網特約記者)&責任主編:樓乃潔/2011-06-11

我們曾以石化業為榮,量產塑化原料,現在爆發塑化劑世紀災難,原來台灣食品與大陸一樣黑,一位醫師估計台灣人吃了卅年塑化劑,只是我們不想面對。憤怒之餘,使不上力,民眾、環保團體、非政府組織(NGO)抱怨之餘,也難以改變這般「塑化人生」。一旦要面對,想作些改變,就要著手找良知,開始冗長的「找真相運動」、集體訴訟、流行病學研究,甚至改變整套工業。若不想面對,就別再恐慌,把塑化劑當成日常必須品,一起稍稍地掩蓋這段驚恐回憶。
前債未清,禍延子孫。塑化劑源頭想當然爾來自台灣某石化塑膠大廠,這些某大廠賣給原料工廠,層層轉賣,後來流向昱伸香料公司、金果王香料公司,可能某些香料公司還沒被檢調查獲。
香料公司的業務與司機開著交通車,穿梭台灣大街小巷,進出夜市、商場、食品公司兜售;糖漿品牌凌瑯滿目,業務滿臉笑容請店家吃喝食品,老闆覺得「氣味會合」,談得來,即「配合」購買,做成小吃,也忘了看衛生署合格證書。作生意就是雙方配合度高不高,有些店家偶時使用金果王,偶時使用昱伸,偶時用其他品牌,大部分店家會貨比三家,輪流使用,有些店家則長期配合,成為廠商固定客戶。
小吃就是要甜,有彈性,柔軟,擄獲我們的嘴,像調酒一樣,不斷加調味料;古早時期,我們用天然香料,現代我們用工廠香料,讓甜度、酸度更穩定,每杯飲料、每盒餅乾口感一樣。
這就是我們的食品工業。
雖然環保署公告三種「毒性」塑化劑,衛生署要求抽檢六種「問題」塑化劑,但其實食品、小吃有大量的化學物,只是「在合理使用範圍內」,此外現在的「科學證實」人體還可以承受,也可以排毒;就跟紅牛能量飲料(Red Bull)一樣,裡面只有極微量的古柯鹼。如果衛生署食管局楊技正沒有主動揭發塑化劑,也不會有「塑化劑風暴」,如果沒有更多科學證據證明,環保署、衛生局也不會公告新的「毒性食用香料」。
楊技正打開台灣食品工業不願面對的事實,也掀起「塑化劑風暴」,不願曝光的她備受壓力。民眾憤怒,檢調、衛生局、環保局追查來源,竟然追到台塑關係企業南亞塑膠工業有限公司、聯成化學(1313),兩家公司皆提出銷售紀錄,並否認將塑化劑賣給香料公司,即便環保署懷疑公司帳目不實,但也沒有「更有力證據」證明塑化劑源頭是兩公司。法律判斷對錯及正義,講求證據、數據、公文,證明直接關係。
但除非昱伸、金果王大費周章偷渡大陸黑心塑化劑,否則塑化劑來源就是我們引以為傲的石化業,有些大企業家、經理人、經理、業務「善用每一桶資源」,偷偷將塑化劑賣給香料公司。
其實作生意道理很簡單,就跟金果王賣糖漿一樣,廠商、客戶互相「配合」,偶時用你家石化廠生產的原料,偶時用他家石化廠的原料。社會公理問的是共犯結構、體制的元兇,塑化劑追溯到台灣的石化業企業社會責任。
這就是我們的石化─食品產業鏈。
作生意道理這麼簡單,塑化劑食品當然流竄全島,而且永遠查不完。某個時期,某家店會使用,下次換某家店使用,未來再換某市場使用,檢調、各縣市衛生局查帳,查塑化劑流向,找到幾分證據,當然也只能查到某時期、某店家,但其實整個商區大家可能都曾用過塑化劑。雜貨店、菜市場到底沒有沒塑化劑?更不用說了。
找真相是痛苦的,但「塑化劑風暴」總得收拾,我們吃虧、憤怒、卻焦慮,束手無策,只能在大街小巷、網路發表高見,或開記者會、發新聞稿發表評論,終究極度要求政府徹查,只是更認清「每個人都是塑化人」。
媒體報導,台灣男人吃塑化劑陰莖平均少0.7公分;目前沒有女人受塑化劑毒害的說法,但我們都很恐慌。一旦想站起來,就要再一次發起反美國牛肉運動。只不過「塑化劑風暴」誰是罪魁禍首?又要向誰索取集體賠償?只向昱伸、金果王要錢,就討回了公道?
「塑化劑風暴」沒有民眾站出來集結打官司,法律上自然不構成集體訴訟、集體求償機制,因為法律上政府無法代替民眾求償。
台灣只有兩個消費者保護團體,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一直沒有積極動作,甚至說沒有態度。終於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日前要聯結民眾,處理後續,地方政府同時也表明透過申訴機制蒐集案例,幫助消基會建立集體訴訟機制。檢調還沒追查完畢,目前法律也還無法確定求償對象。
尷尬是目前國內沒有塑化劑流行病學研究,直接證明塑化劑對人體造成何等傷害,這個債會非常難討;按照過去案例,這場企業社會責任的官司起碼要打廿年,而且民眾、社會運動團體、環保團體、流行病學專家都要總動員。
一九六O年,美國無線電公司(RCA)到台灣設廠,排放三氯乙烯、四氯乙烯等有機污染物,數十年來千位工人陸續罹患肝癌、肺癌、大腸癌、胃癌、乳癌、鼻咽癌、淋巴癌等職業性癌症,當時RCA矢口否認工廠有毒,將癌症歸咎於工人個人因素,當年政府親美方資本家,也不願大刀闊斧伸張正義。一九九八年RCA職業性癌症員工自救會成立,串聯台灣及國際工運、環保團體,不少學者、醫師、律師也從中協助,一面進行社會運動、法律救濟,一面從流行病學「證明」工廠化學物質致癌。
目前環保團體引用的二手研究,不足以證明「台灣的塑化劑對人體有害」、危害在哪裡?造成什麼影響?引發什麼後果?而社會團體譴責塑化劑、譴責廠商之餘,還沒談到更高層次的問題,更龐大的共犯結構。就社會正義,台灣人是該向石化業求償。
面對真相我們準備好了嗎?如果我們無法承受,就讓塑化劑成為新聞報導吧!忘記它,「山拋、海拋,有洞就挖,有洞就埋」,兩、三年後,塑化劑又出現,就像瘦肉精、美國牛肉一樣成為「季節性新聞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