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

食品安全驗證需要大革命

【聯合晚報╱社論】2011.05.30 


塑化劑風波演變到現在,有一件事情應該可以確定:幾十年來,民眾恐怕已經吃下無數的毒素,無數不知合法還是非法的添加物。這個共犯結構默默存在多年,直到現在,才被一個有正義感的公務員,捅出了一個超級大馬蜂窩。

從目前的狀況推測,將塑化劑摻入起雲劑的應不止昱伸和賓漢這兩家。昱伸負責人一開始所說,「所有廠商都加塑化劑,我也不知道這樣做不行」,未必不是實話。雪球越滾越大,令人擔心這是否台灣食品業的普遍情況。現在,衛生署要廠商和店家自行提出檢驗報告,或切結沒有使用這兩家工廠的原料,貨物才能上架。這個措施最後會不會流於形式?不使用這兩家廠商的原料,其他來源就可保證沒問題嗎?就像SARS期間,店家或者公共運輸工具,都貼上「已經消毒」字樣,最後變成大家行禮如儀。

衛生署要修改食品衛生管理法,今後業者要負刑責,食品中添加毒物不再只是最高罰款30萬了事,未來還要建立食品原料履歷制度。但這些修法和制度的建立,不是早就該做的事嗎?為什麼總要等到人民付出慘痛代價,才要利用「民氣」修這修那?這次立功揪出禍首的「媽媽技正」被視為英雄,但其他檢驗員不也應該負起同一職責嗎?難怪有人指政府是塑化劑事件的共犯之一。

國內的「食品大廠」,不進行檢驗品管,放任自己製造的商品受到污染,事發之後,還好意思說自己也是受害者。這些名聲響亮的品牌,難道向來這麼放心供應商的品質?是真的沒有能力驗出食品中的毒物,還是不想驗、不願意驗?所以食品「大廠」也是共犯之一。

台灣人罹患癌症的比例居高不下,這和我們吃下的東西絕對有密切關係。從農藥殘留、抗生素,到食品中的有毒添加物,我們每天到底吃下了多少毒?這個事件如果停留在「清查塑化劑」一個項目,那是弄錯了方向。政府應負責進行食品安全制度的大革命,從新鮮食材到加工食品都有一套可信的驗證制度。否則,台灣民眾還會繼續被毒害下去!

【2011/05/30 聯合晚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